当前位置:主页 >> 性爱技巧

【好文】中医养生 四

2022-07-10 来源:

中医养生 四

中医养生学有其丰富的内容及独特的养生方法,运用娱乐的形式怡养身体即是其中之一。重视和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,工作之余,进行各种娱乐活动,对怡神养性,防病健身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第一节

娱乐养生的意义

娱乐活动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例如:琴棋书画、花木鸟鱼、旅游观光、艺术欣赏等皆属之。

所谓娱乐养生,是指通过轻松愉快、活泼多样的活动,在美好的生活气氛和高雅的情趣之中,使人们舒畅情志、怡养心神,增加智慧、动筋骨、活气血、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寓养生于娱乐之中,从而达到养神健形,益寿延年的目的,这种养生方法,称之为娱乐养生。

用于养生的各种娱乐活动,其内容健康,情趣高雅,生动活泼。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情志畅达,赏心悦目,则百脉疏通,气血调和;情趣高雅则可益智养心,故具有怡养神情之作用。娱乐活动的形式多样,动静不拘,可动静结合,柔刚相济,既可调养心神,又能活动筋骨,因而具有形神兼养之功。由于娱乐养生是将养生与娱乐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,养、乐结合,寓养于乐,故有身心兼养的作用。

娱乐养生的活动主要在业余生活中,用健康而美好的“娱乐”形式,调剂和丰富我们的生活。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,才能起到良好作用。在实践中,要注意以下三点:

1 因人而宜

根据不同的年龄、职业、生活环境、文化修养、性格、气质,选择不同的娱乐形式,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作用。

2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

只求调养身心,切勿争强好胜,勿做力不从心的活动,以免伤害身体。

3 和谐适度

不可沉迷不返,“乐不思蜀”。娱乐太过,就成为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所谓:“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”背离养生之道的行为。于身体非但无益,而且有害。

第二节

娱乐养生的方法

娱乐养生的方法很多,现谨就琴棋书画、花木、旅游、垂钓等内容,简述如下。

一、琴、棋、书、画

琴、棋、书、画,被古人称为四大雅趣,也是娱乐养生的主要形式和方法。它将艺术、感情交融在一起,既有强烈的感染力,又有明显的养生作用。而且,还各具特色。兹分述如下:

(一)琴与音乐

琴是我国一种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弹弦乐器,因它常与瑟一起演奏,故常琴瑟并称。琴瑟之音,即指音色优美动听的乐曲,若从广义上讲,就是指音乐。

音乐,可以欣赏,可以自娱,包括唱歌与演奏乐曲。欣赏音乐可以使人情绪改变,而弹拨或唱歌则不仅可以调节情志怡养心神,还可直接宣泄情绪。

音乐可以表达思想感情,抒发内心情怀,可以引起人的共鸣。《礼记·乐记》说:“诗言其志也,歌咏其声也,舞动其容也,三者本于心,然后乐器从之,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,而化神和神,积中而英华发外”。所以,养生的音乐,只能是文明健康、美妙动听而感人的音乐。消极颓废的音乐则非养生所宜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纪》:“靡曼皓齿,郑卫之音,务以自乐,命之日伐性之斧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1 养生机理

(1)抒发情感,调节情志:音乐用其特殊的语言形式,满足了人们宣泄情绪,表达愿望的需求,而情感的适当抒发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利。

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,还能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强弱调节人的情志。《寿世全书》说:“声音感人之道,其效力速于训话与身教,……况丝竹能陶冶性情,讴歌能发抒抑郁,故无论男女,当职业余之时,或安弦操漫,或铁板铜琶,或引吭高歌,或曼声徐度,于身心二者,交有裨益”。音乐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,情绪得以抒发,因而令人消愁解闷,心绪安宁,胸襟开阔,乐观豁达。正如音乐家冼星海所说:“音乐,是人生最大的快乐;音乐,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;是陶冶性情的熔炉”。

(2)调和血脉,怡养【好文】中医养生 四五脏:《乐记》中说:“音乐者,流通血脉,动荡精神,以和正心也”。音乐通过调节情志,使人欢悦,故而令周身脉道通畅,气血调达。古人认为五声音阶中的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五音,分别与五脏有不同的调节作用。宫音悠扬谐和,助脾健运,旺盛食欲;商者铿锵肃劲,善制躁怒,使人安宁;角音条畅平和,善消忧郁,助人入眠;征音抑扬咏越,通调血脉,抖擞精神;羽音柔和透彻,发人遐思,启迪心灵。说明音乐确能起到和血脉,谐调五脏功能的作用。

(3)动形健身:音乐不仅可以通过听赏而令人心情舒畅,气血和调,演奏不同的乐器或伴随优美的乐曲而翩翩起舞可使人动形健身。吹、拉、弹、拨各种不同的乐器,可以心、手并用,既舒发情感,也活动肢体,而且,手指的活动还可以健脑益智。在音乐旋律的境界中,舒展身体,轻歌漫舞,使人情动形动,畅情志而动筋骨,从而达到动形健身的目的。
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音乐的活动中枢在大脑皮层右侧颞叶。轻松、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、酶、乙酸胆碱等活性物质,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,音乐还可以改善人的神经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。

人体有种种周期性生理节律,如心跳,呼吸,胃肠蠕动等,统称为生物节律。正常的生物节律,都有稳定的周期,各种生物节律之间构成同步的或协调的关系。人体的这些生物节律时刻保持着与大自然的昼夜、年月、季节、温度、湿度、气压、磁场等自然节律的协调关系,处于同步状态,亦即《内经》中多次强调的“与天地如一”的状态,这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。如果这种相互关系遭到破坏,人体就会产生不适或疾病。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在快慢变化起伏跌宕之中,可以起到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的作用,故而对人体健康有益。

2 注意事项

(1)欣赏音乐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:如进餐时,听轻松活泼的乐曲较为适宜,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;临睡前,听缓慢悠扬的乐曲,有利于入睡;工间休息时,听欢乐、明快的乐曲,有利于解除疲劳等。

(2)要结合个人的身体情况,选择曲目:如老年人,体弱者及心脏病患者,宜选择慢节奏的乐曲;年青人宜选择强节奏的乐曲等等。

(3)要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曲目:无论民族乐、管弦乐,还是地方戏曲,均以个人喜好为原则,其同样都能起到调节情志的作用。

(4)要注意情绪的变化:练习、演奏乐曲,要在心闲气静之时,方能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。情绪波动,忧伤恼怒之时,以暂不弹奏为佳。

(二)弈棋

我国棋类有很多,如围棋、橡棋、军棋,雅俗共赏,变化万千,趣味无穷。弈棋之时,精神专一,意守棋局,杂念皆消,神情有弛有张。古人就有“善弈者长寿”之说,弈棋不仅是紧张激烈的智力竞赛,更是有利身心、延年益寿的娱乐活动。

1 养生机理

(1)养性益智:下棋是一种静中有动、外静内动的活动,需要凝神静气、全神贯注,神凝则心气平静,专注则杂念全消。而棋局的变化,可以锻炼人的应变能力,既是一种休息、消遣,也是一种益智养性的活动。

(2)锻炼思维:下棋是一种有兴趣有意义的脑力活动,棋盘上瞬息万变的形势,要求对弈者全力以赴,开动脑筋,以应不测,两军对垒,这是智力的角逐,行兵布阵,是思维的较量。经常下棋,能锻炼思维,保持智力聪慧不衰。

(3)身心舒畅:与棋友会棋,磋商技艺,能增进朋友之间的往来,特别是中老年人,下棋做为一种活动,也可使人精神愉快,有所寄托,使身心舒畅。

2 注意事项

下棋固然是有益的活动,但不掌握适度,以致废寝忘食,反而有损于健康,故而应注意以下几点:

(1)饭后不宜立即弈棋:饭后应稍事休息,以便食物消化吸收。若饭后即面对棋局,必然会使大脑紧张,减少消化道的供血,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病。

(2)不要时间过长:下棋不注意适度,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,出现下肢麻木、疼痛等症。故应适当活动,不应久坐。

(3)不要情绪波动:过分紧张、激动,对老年人十分有害,往往可诱发中风、心绞痛,应以探讨技艺为出发点和目的,不争强好胜,不计较得失,才能心平气和。

(4)不要挑灯夜战: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,容易疲劳,且不易恢复,若夜间休息减少,身体抵抗力下降,就会容易发生疾病。

(三)书画

书指书法,画指绘画,中国书画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,也是养生的有效手段之一。

以书画进行养生、治病,有两方面的内容。一是习书作画,二是书画欣赏。习书作画是指自己动手,或练字或作画,融学习、健身及艺术欣赏于一体。书画欣赏是指对古今名家的书画碑帖艺术珍品的欣赏,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,达到养生键身的目的。

《老老恒言·消遣》中说:“笔墨挥洒,最是乐事”,“法书名画,古人手迹所有,即古人精神所寄,窗明几净,展玩一过,……审其佳妙,到心领神会处,尽有默默自得之趣味在”。经常练字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,随着自己在书法上的长进和增高,体力、精力也有很大的增益。

1 养生机理

(1)调血气,通经脉:习书作画要有正确的姿势。头部端正,两肩平齐,胸张背直,两脚平放,这样才能提全身之力。宋代陆游有“一笑玩笔砚,病体为之轻”之名句。写字作画必须集中精力,心正气和,灵活自若地运用手、腕、肘、臂,从而调动全身的气和力。这样,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,身体内气血畅达,五脏和谐,百脉疏通,使体内各部分功能得到调整,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,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精力自然旺盛。

(2)静心宁神:书画活动可以使心理达到平衡。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认为:“莹神静虚,端己正容,秉笔思生,临池志逸”。作画习书必须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笔,“用心不杂,乃是入神要路”。绝虑凝神,志趣高雅,便能以“静”制“动”。这样,使人消除紧张变得遇事沉着。

学然后知不足,知不足乃能立志进取,购买书法理论,碑刻字帖,参观书展、观摩欣赏,苦练作画习书之功,才能提高鉴别能力,也才能真正掌握功夫。进取总使人欣慰,一旦有所长进,便会自得其乐,心情愉快。

中国书画,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,书法重在字的间架结构变幻及笔力、气势;而中国画则重在丹青调配,浓淡布局。但其本质都在于追求意、气、神,讲究章法、布局。所调意,指意境;气指气势;神指神态。讲意境,即要求静息凝神,精神专注,杂念全消,一意于构思之中。讲气势,是要求全神贯注,气运于笔端,令作品在笔墨挥洒之间一气呵成。讲神态,是指意境、气势的集中表现。

习书作画及观赏玩味能够令人增加清趣,陶冶情操,并在练习书画之时,使身体经常处于内意外力的“气功状态”,使人神形统一,并能令人静思凝神,心气内敛,这也是排除不良因素干扰的一个重要方面。且习书作画不仅意在心中,还须力在笔端,这又锻炼了筋骨,使气血流通。

总之,书画之健身养性之理在于增加情趣,身心兼娱,意气相合,神形统一。

2 注意事项

练习书法或作画,也十分强调情绪好坏。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字画作品的效果。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曾说:“一时而书,有乖有合,合则流媚,乖则雕疏”。精神愉快,心有所悟,雅兴勃发,自然就能在作书画时尽兴发挥自己所长。反之,情绪不舒,即便写字作画,往往也未必成优良之作,更谈不上于身体有益。要作书画,就要注意自己的心情,若情绪不良,不必勉强。因而,要注意以下几点:

(1)劳累之时或病后体虚,不必强打精神,本已气虚,再耗气伤身,会加重身体负担,不易恢复。

(2)大怒、惊恐或心情不舒,不宜立刻写字作画,气机不畅,心情难静,此时一则不会写出好字绘出好画,三则也伤身体。

(3)饭后不宜马上写字作画。饭后伏案,会使食物壅滞胃肠,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
(4)“功到自然成”,不可操之过急,要持之以恒,坚持经常练习。

二、旅游

旅游是娱乐养生的内容之一。历代养生家多提倡远足郊游,而道家、佛家的庵、观、寺、庙也多建立在环山抱水,风景幽美之处,以得山水之清气,修身养性。旅游不仅可以一览大好河山之壮丽景色,而且还能借以舒展情怀,心胸开阔,锻炼身体,增长见识,是一种有益于身心调养的活动。

(一)养生机理

旅游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综合运动,不仅可以欣赏自然美景,又可锻练身体,更可以开阔眼界,拓展知识,可谓一举多得。

《寿亲养老新书·古今嘉言》说:“余家深山中,每春夏之交,苍藓盈阶,落花满径,门无剥啄,松影参差,禽声上下。……从容步山径,抚松竹,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。坐弄流泉,漱齿濯足”。古人非常推崇远足郊游活动,特别是文人墨客,游山玩水之间,佳句诗作乃生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游览了西湖之后,写出了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,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优美诗句。

1 领略自然风光,呼吸新鲜空气

当人们投身于大自然,深山密林,江河湖海,溪泉潭瀑,田园花草,不禁耳目为之一新,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,神情为之一爽。

新鲜空气主要指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。研究表明,负氧离子含量若小于25个/m3,人就会头痛、恶心、晕眩、疲劳;而含量若大于1万个/m3,人就会因代谢活跃,心情舒畅,精力充沛,食欲增加;若大于10万个以上/m3,就可用来治疗某些疾病。可见,空气是否清新对人的健康很重要。而阴离子的多少,因环境不同有很大差异。城市街道、尤其繁华地段阴离子很少,但乡村、山地阴离子则较多,海边、瀑布等地含量最多。经常能够去空气新鲜的地方游玩,对人的身体会有好处。既可预防疾病,保持身体健康,又能对某些疾病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作用。

2 陶冶性情,增长知识

当身处海边山顶瞭望自然风光时,那广阔无垠的原野,苍翠幽深的丛山峻岭、变幻莫测的云雾,奔腾不息的江河大海,广阔的天地,使人神清意爽,不良情绪立即化为乌有。诗人、音乐家、书画家更可以从中找到艺术创造的灵感。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不同的地理环境,既饱眼福,又广见闻。所以旅游不但可以陶冶性情,还能增长知识,开阔眼界。既有修身养性的作用,又能提高文化和鉴赏水平。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,如西安的秦兵马俑、苏州的怡园、杭州的西湖、山东的孔庙和碑林、敦煌的石窟等等,均能使人在参观旅游之时学到许多我国传统文化知识,若能去国外旅游,还能知晓许多异国情调的文化。

3.锻炼体魄

在远足跋山涉水之中,不仅观赏了大自然的奇妙风景,领略了美好的环境,同时也活动了身体筋骨关节,锻炼了旅行者的体魄。使人气血流通,利关节而养筋骨,畅神志而益五脏。对于年老体弱者,应只求漫步消遣,不必求快求远,可缓步而行,时辍时行;对体胖者,旅行是减轻过重的体重的好方法。

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,运动脚趾也家运动手指一样,有助于大脑健康,甚至有人认为脚掌为人体的“第二心脏”。脚趾活动的减少已成了腰痛等系列“文明病”的病因,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,就应多远足郊游,在游览期间病体可为之一轻。

4 获得精神享受

人类社会的进步,其本身就是一个征服未知的过程。好奇是人的本能,变未知为已知,到陌生的地方去旅行,开阔眼界,着看整个世界,这对人类的大部分成员永远是一种向往,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只要条件具备,人们就会欣然踏出自己的生活环境,到大自然中去。

心理学家认为,人的需要有五个基本层次。除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,在人群中的地位需要,以及自尊自爱和被人尊敬的需要,还有自我实现或个人发展的需要。现代人在获得了相当充分的物质享受的基础上,越来越追求美好的精神享受,旅游观光、周游世界,便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要求。

(二)旅游健身原则及注意事项

1 要考虑到季节

春季天地气清,万物以荣,春芽初萌,自然生发之气始生,逢春季应顺应自然之生机,踏青便是一项有益活动。夏季天气炎热,暑热之气难耐,此时若去海滨或森林,则可避暑养气。若旅游外出,也应择时而往,避免太阳直射,尤避长时间在阳光下暴露。傍晚时分,泛舟湖上,观赏荷花,能使人顿感凉爽。秋高气爽的季节,是旅游的最佳时候。无论登山临水,还是游览古迹,均不失为最使人惬意的黄金季节。冬季,雨雪偏多,一般不宜远游,但近处踏雪赏梅,观冰山玉树,着满大飞絮,也颇有情趣。

2 要根据人的气质不同选择旅游项目

一般地讲,多血质者应去名山大川,直抒胸怀;胆汁质者则游亭台楼榭,静静心境;抑郁质而粘液质则应以观今古奇观和起落较大的险景胜地为上,改坐抑郁多愁之心境,这样因人而异,更能起到理想的效果。

应提高文化和鉴赏水平:如果文化素养太差,鉴赏水平会受到影响,有时还会直接破坏旅游兴致。很多古代文化中的奥秘,只有深入其中,才能体会其绝妙。游风景名胜,从某种角度说,是在看一部历史。鉴赏水平提高了,就能深谙风景名胜的内在美,从而使旅游获得最佳的养生效果。

3 要特别注意安全,避免发生意外。

三、花木、垂钓

(一)花木

自古以来,鲜花以其颜色、馨香、风采和风格,赢得了人们的喜爱。鲜花不仅能美化环境,净化空气,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,而且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。

1 养生机理

花木不仅在于其形、色美化环境,使人心情舒畅,其香能令人心醉神往,而且种植花木还能促使人不断学习有关知识,掌握新技术,更可以活动筋骨,丰富生活情趣。调畅情志,活动筋骨,具有神、形兼养之功。

清代养生学家曹慈山,七十五岁以后,仍学而不厌,无书不读,吟诗作赋,写字画画,奏乐鼓琴,著书立说,栽花植木,兴趣十分广泛。据《嘉善县志》载:他在院内累土为山,广植花木,以奉其母。并把他的养生经验写进《养生随笔》:“院中植花木数十本,不求名种异卉,四时不绝便佳”,“阶前大缸贮水,养金鱼数尾”,并要求“事事不妨亲身之”。

科学家研究证明,每日到园林或绿色地带活动,可使耐力增加15%,使消除疲劳的时间缩短80%,在绿色的花园里,皮肤温度可降低1℃~2℃,脉搏每分钟可减少4~8次,呼吸慢而均匀,血流减慢,紧张的神经可以松弛下来,嗅觉、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得到增强。

据研究发现,树叶可吸收声波,减低噪音;树叶的光合作用又可净化空气;夏天树叶还可蒸发水分,既增加空气湿度,又吸收热量;绿色还可调节神经的疲劳,保护视网膜,同时还有缓和神经紧张、使人安静的效能。现代人的生活,无不受噪音灰尘所染,如若能培养养花的爱好,在庭院或阳台种些树木,养植草坪,盆栽花草,户外的体力劳动,既可调剂生活、美化环境,又能学到一些科学技术知识,提高艺术文化的素养,增添家庭乐趣。

鲜花不仅以它的颜色令人赏心悦目,更主要的是,在花的香味中,含有一种既能净化空气、又能杀菌灭毒的物质——芳香油。当芳香油的气味和人的鼻腔内的嗅觉细胞接触时,立即通过嗅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,使人产生“沁人心脾”的快感。令人气顺意畅,血脉调和。据研究,不同的花朵,能产生不同质芳香油。如萝卜花、南瓜花、百合花的香味,可治疗糖尿病;天竺花香味可镇静神经、促进睡眠,并有良好的健脑作用;豆蔻花的香能治胃病;苏合花香对高血压、冠心病很有疗效。另据研究发现,有些花,如文竹、仙人掌、秋海棠、天竺葵等还可以分泌出植物杀菌素,使某些细菌致死。还有些花草的气味具有驱散苍蝇、蛾子、蚊虫的作用。

2 养花健身的原则

家庭养花,是一件富有情趣的活动。但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。

(1)因室养花:室内养花,应根据居室条件,不可培养太多。如果窗台上摆满花草,影响阳光照射,使人得不到必要的室内阳光。

(2)注意观察,随时羹换:有些花草分泌的香精油会使某些人头通,或使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发病,会对花粉过敏的人,室内不宜放花,遇有这种情况,应立刻移至户外或更换别种花卉。还有些花如天竺葵、金盏花、报春花等不可用手去摸,以免患过敏性皮炎或湿疹。

(二)垂钓

垂钓作为一种户外活动,不仅能锻炼身体,而且修身养性,有益健康。

1 养生机理

(1)锻炼身体:钓鱼往往要远足水边,才能寻到垂钓的好地方。不论是步行,还是骑车前往,这本身就是一种身体锻炼,行至途中,已想到鱼儿上钩,此番情趣,使人周身轻松。

(2)陶冶情趣:垂钓的环境多处于群山环抱、绿林深处或秀水清溪地,这种环境使人摆脱城市的喧闹及空气污染,令人安静,悠然自得。

(3)练意养神:垂钓时身体极度放松,这是形松体静,但另一方面,思想必须集中。若思绪纷杂,即使有鱼也难钓到。钓鱼时应脑、手、眼配合,静、意、动相助,眼、脑专注于浮标,形体虽静,而内气实动,这种动静结合,使一小部分神经活动,而大部分脑神经得到充分休息。对提高视觉力和头脑灵敏性均有好处。

(4)磨炼意志:钓鱼需耐心和细心。稳坐钓鱼船的稳字,就是一个很好的概括。钓鱼不可性急,不求收获,但求意境。若一味追求钓到大鱼,反而心躁性浮,于健康不利。应将钓鱼视为磨炼意志、克服急躁情绪的手段,培养稳重的性格。

2 垂钓的注意事项

(1)风湿症患者应舍此活动,因近水可使病情加重,身体不适。

(2)注意安全,不要坐在潮湿处,以免染病。

(3)时间适度,要注意时间不可过长,不应太专注于此,更不应未钓到鱼而垂头丧气,这样,就破坏了垂钓的良好初衷。最好多人结伴,与野游、野炊等活动结合,更为有趣。

浴身,俗指洗澡,雅称沐浴。古时,“沐”指洗头发;“浴”指洗身体,现合为一词,包括洗头洗身在内。

浴身保健系指利用水、日光、空气、泥沙等有形的或无形的天然物理因素,来沐浴锻炼以防病健身的方法。

根据浴身的方式方法不同,通过沐浴,可分别起到发汗解表、祛风除湿、行气活血、舒筋活络、调和阴阳、振奋精神等作用。现代医学认为,沐浴可促进机体体温调节,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,加速各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。

第一节

浴身保健的分类

浴身的分类方法有多种。如以介质的形态论,可分为有形、无形两类,前者如各种水浴,泥沙浴,其中水浴据其内容成分的不同又可分为淡水浴、海水浴、矿泉浴、药浴等,据水温差异还能分为冷水浴、热水浴、蒸气浴等;后者则指日光浴、空气浴、森林浴和花香浴等有质而无形的沐浴,加以作用于身体下同部位论,可分为全身浴、半身浴和局部浴,如按浴身的作用方式,可分为擦浴、浸治、淋浴、湿敷等。本章根据不同浴身方法的养生保健特点和叙述方便,分为冷水浴、热水浴、蒸气浴、矿泉浴、药浴和其他浴身方法等六类。

第二节

让健康锻炼者和某些疾病的患者,浸入水温低于25℃的水中,或施行擦浴、淋浴,使身体接受寒冷水温作用的方法,称为冷水浴。

一、作用机理

冷水浴作用机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,皮肤接触冷水,外周毛细血管收缩,血液流向深层血管,皮肤颜色变白。第二阶段,外周血管扩张,内脏血液返流向体表血管,皮肤发红,此阶段持续的时间长短,与水温、气温、人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等因素有关。第三阶段,外周血管再度收缩,皮肤苍白,口唇发紫,身体寒战,出现“鸡皮”现象。冷水浴应在出现第三阶段前结束,这样在冷水浴过程中,周身血管都可受到一缩一张的锻炼。因此,人们又把冷水浴称为“血管体操”,它对增强体质,延年益寿,防治疾病有多方面的良好作用。

(一)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,防止动脉硬化

长期坚持冷水浴锻炼,可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,提高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。同时,又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,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,冠心病等症的发生。

(二)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

机体一遇冷水刺激,大脑立刻兴奋起来,调动全身各器官组织加强活动抵御寒冷。周身血管的舒缩运动即是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。因此,长期坚持冷水浴锻炼,通过神经反射和大脑作用,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增强,减缓脑细胞的衰老和死亡。实践证明,冷水浴锻炼对神经衰弱、头痛、失眠都有良好防治作用。

(三)加强呼吸器官的功能,提高抗寒能力

人受到冷水刺激,会不由自主吸一口气,然后呼吸暂停数秒,再深呼气,随后恢复均匀的深长呼吸。这就吸入更多的痒气,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,同时,深长呼吸使腹压增大,呼吸肌作用加强,形成呼吸体操。从而加强整个呼吸器官的功能,以及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,可预防感冒,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。

(四)增强消化器官功能

冷水刺激可增强胃肠蠕动,提高消化功能。同时,冷水刺激使人体换热增加,身体为适应生理需要,则需多吸收营养,促进产热,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功能增强,令人食欲旺盛。

(五)使皮肤保持健美

冷水浴不仅对皮肤起到清洁作用,在擦洗冲淋时,皮肤肌肉受到机械磨擦,可促进皮质分泌,使之变得柔润光滑而富弹性,皱纹减少,保持健美,也不易感染皮肤病。

二、浴身方法

冷水浴包括冷水浴面、擦身、浴足、浸浴、冲淋、冬泳等形式。

(一)浴面

将面部浸入冷水中,用鼻呼气,呼毕抬头吸气,如此反复5~10次;用毛巾蘸冷水摩擦脸、耳和颈项部,洗后用干毛巾擦干;再用手掌擦面、颈部,直至发红发热。

(二)擦身

是冷水浴与按摩配合进行的锻炼。擦身的顺序为:脸→颈→上肢→背→脚→腹→下肢。摩擦四肢时,沿向心方向,即从肢端开始,以助静脉返流。手法由轻到重,时间因人而异,以皮肤发红、温热为度。

(三)淋浴

开始先用冷水淋湿手足,再用湿毛巾摩擦胸背部,然后在喷头下冲淋,同时用毛巾擦洗。时间根据水温、气温及个人身体情况灵活掌握。一般为3~5分钟,在寒战期前结束。淋毕,宜用干浴巾擦干全身,使身体感到清爽、温暖、舒适。

(四)浴足

两脚浸入冷水中,用手或脚相互摩擦,每次1~2分钟,然后用干毛巾按干擦红。还可用手指按摩涌泉穴(在脚心前部)各30次左右。

(五)还治

即把身体浸人冷水中。应严格根据个人的耐受性来调节水温,开始可略高,逐步降低,直至所需温度。水中停留时间一般为0.5~2分钟。出浴后用干浴巾将皮肤擦至微红,以锻炼后感到精神振作、温暖舒适、眠食俱佳为宜。

(六)冬泳

须经系统的室内冷水浴锻炼后,机体防寒冷有较强适应能力,体质强壮者,方可考虑室外冬泳锻炼。泳前要做好难备活动,一般时间不宜过长。

三、应用原则和禁忌

冷水浴锻炼老少皆宜,四季皆可。个人情况不同,应灵活掌握。进行冷水浴的原则是:

(一)从温到凉

从温水开始(34℃~36℃),逐步下降至16℃~18℃,再至自来水自然温度,最后降至不低于4℃。这样循序渐进,以使身体有个逐渐适应过程。

(二)从夏到冬

冷水浴应先从夏天开始,中间不要间断,一直坚持到冬天。

(三)从局部到全身

可先做面浴,足浴然后再做擦浴,最后到淋浴、浸浴。

(四)宜早不宜晚

冷水浴锻炼应在早上进行,以振奋精神,如睡前冷水浴,会刺激大脑过度兴奋,影响睡眠。

(五)时间宜短

足浴浸泡不超过两分钟;擦浴也不要过重过猛和时间过长;淋浴最初不超过30秒,逐步延长,暖季不超过5分钟,寒季不超过2分钟。如时间过长,反而对健康不利。

(六)浴前准备

擦浴、淋浴前,要先活动肢体各关节,用手擦皮肤使身体发暖不觉寒冷后,再施淋浴。淋浴前,还可用手先捧冷水拍打胸背,适应后再淋冲。

(七)浴后擦干

先用湿毛巾、再用干浴巾迅速把身体擦干,直至皮肤发红、温暖,赶快穿衣,以免受凉。

冷水浴适应范围较广,但有些病患者不宜进行冷水浴,如患有严重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癫痫、胃炎等病者;有开放性肺结核,病毒性肝炎或其他严重肝、肺疾患者;患急性、亚急性传染病、尚未康复者。此外,月经期和孕产期妇女;酒后、空腹、饱食、强劳动或剧烈运动后,都不宜进行冷水浴锻炼。

第三节

热水浴(包括冷热交替浴)

针、灸、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,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。利用针、灸、按摩进行保健强身,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。

第一节

保健针、灸、按摩的意义及异同

《灵枢·经别篇》说:“十二经脉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”。说明人的生长与健康,病的酿成与痊愈,与人体经络有密切关系。针、灸、按摩就是根据有关经络俞穴的理论,运用不同的方法调整经络气血,借以通达营卫,谐调脏腑,达到增强体质,防病治病的目的。而通于保健强身、益寿延年者,则属于养生范畴,称之为保健针、灸、按摩。

针、灸、按摩,方法各有不同,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,都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,以调整经络、刺激俞穴为基本手段,以激发营卫气血的运行,从而起到和阴阳、养脏腑的作用。

三种方法不同之处,在于使用的工具、实施的手法及形式不同。就其作用而言,也有所侧重,针法是用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的经络俞穴,通过实施提、插、捻、转、迎、随、补、泻等不同手法,以达到激发经气、调整人体机能的目的。其所用工具为针,使用方法为刺,以手法变化来达到不同的效果;灸法则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,借助于药物烧灼,熏熨等温热刺激,以温通气血。其所用物品为艾绒等药物,使用方法为灸,以局部温度的刺激来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。按摩则是用手指、掌或辅助按摩器械对人体的经络、俞穴、肢体、关节等处,施以按、点、揉、搓、推、拿、抓、打、压……等手法,以舒筋活血,和调表里。三种方法其实均施以手法为主,则是以不同手法达到不同目的。三种方法各有特长,针刺有补有泻;灸法长于温补、温通;按摩则侧重于筋骨关节,属于中医外治法中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。

在中医养生的实际应用中,灸法及按摩运用较为普遍,针刺古代多有运用,而今似不如灸及技摩应用的广泛。三者常可配合使用。欲获近期效果时,可用针法。然而对禁针的穴位,或不宜针法者,则可用灸。灸法往往较缓而持久,欲增强其效果,亦可配以针法。针而宜温者,可针、灸并施。不宜针、灸者,可用按摩法。

第二节

针刺保健

一、针刺保健的概念

针刺保健,就是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,运用迎、随、补、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,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,达到强壮身体,益寿延年的目的,这种养生方法,称之为针刺保健。

针刺保健与针刺疗疾的方法相同,但各有侧重。保健而施针刺,着眼于强壮身体,增进机体代谢能力,旨在养生延寿;治病而用针法,则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、气血的偏盛偏衰,扶正祛邪,意在祛病除疾。因而,用于保健者,在选穴、施针方面,亦有其特点。选穴则多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;施针的手法,刺激强度宜适中,选穴亦不宜过多。

二、时间保健的作用

针刺之所以能够养生,是由于刺激某些具有强壮效用的穴位,可以激发体内的气血运行,使正气充盛,阴阳谐调。概括起来,针刺保健的作用,大要有三。

(一)通经络

针刺的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经络,使气血流畅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中指出:“欲以微针,通其经脉,调其血气”,针刺前的“催气”、“侯气”,刺后的“得气”,都是在调整经络气血。如果机体某一局部的气血运行不利,针刺即可激发经气,促其畅达。所以,针刺的作用首先在于“通”。经络通畅无阻,机体各部分才能密切联系,共同完成新陈代激活动,人才能健康无病。

(二)调虚实

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随时都在进行着。“阴平阳秘”是一种动态平衡,在正常情况下,也容易出现一些虚实盛衰的偏向。如:体质的好坏、体力的强弱、机体耐力、适应能力,以及智力、反应灵敏度等等,对于不同的个体,不同的时期,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。针刺保健则可根据具体情况,纠正这种偏差,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补、泻得宜,可使弱者变强,盛者平和,以确保健康。

(三)和阴阳

阴阳和谐乃是人体健康的关键。针刺则可以通经络、调虚实,使机体内外交通,营卫周流,阴阳和谐。如此新陈代谢自然会健旺,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。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现代研究证明,针刺某些强壮穴位,可以提高机体新陈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。如:针刺正常人的“足三里”穴,白血细胞总数明显增加,吞噬功能加强。同时,还可以引起硫氢基酶系含量增高。硫氢基为机体进行正常营养代谢所必须,对机体抗病防卫的生理功能有直要作用。这就进一步说明,针刺法确实具有保健防病、益寿的作用。

三、刺法原则

(一)配穴

针刺保健,可选用单穴,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。欲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,可用单穴,以突出其效应;欲调理整体机能者,可选一组穴位,以增强其效果。在实践中,可酌情而定。

(二)施针

养生益寿,施针宜和缓,刺激强度适中,不宜过大。一般说来,留针不宜过久,得气后即可出针,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宜,年老体弱或及小儿,进针不宜过深;形盛体胖之人,则可酌情适当深刺。

(三)禁忌

遇过饥、过饱、酒醉、大怒、大惊、劳累过度等情况时,不宜针刺;孕妇及身体虚弱者,不宜针刺。

四、针刺穴位

现将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介绍如下:

1 足三里

位于膝下三寸,胫骨外大筋内。为全身性强壮要穴,可健脾胃、助消化,益气增力,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。刺法,用毫针直刺1~1.5寸,可单侧取穴,亦可双侧同时取穴。

一般人针刺得气后,即可出针。但对年老体弱者,则可适当留针5~10分钟。隔日一次,或每日一次。

2 曲池

位于肘外辅骨。曲肘,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。此穴具有调整血压、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。用毫针直刺0.5~l寸,针刺得气后,即出针。体弱者可留针5~10分钟,每日一次,或隔日一次。

3 三阴交

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,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,有重要作用。刺法,用毫针直刺1~1.5寸,针刺得气后,即出针,体弱者,可留针5~1O分钟。每日一次,或隔日一次。

4 关元

位于脐下3寸。本穴为保健要穴,有强壮作用。刺法,斜刺0.5寸,得气后出针。每周针1~2次,可起到强壮身体的作用。

5 气海

位于脐下1.5寸。此穴为保健要穴,常针此穴,有强壮作用。刺法,斜刺0.5寸,得气后,即出针。可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,每周1~2次,具有强壮作用。

第三节

保健灸法

一、保健灸法的概念

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,以达到和气血、调经络、养脏腑、益寿延年的目的,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。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,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,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。

保健灸法,流传已久。《扁鹊心书》中即指出:“人于无病时,常灸关元、气海、命门、中脘,虽未得长生,亦可得百余岁矣”。说明古代养生家在运用灸法进行养生方面,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时至今日,保健灸仍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。

灸法一般多用艾灸。艾为温辛、阳热之药。其味苦、微温、无毒,主灸百病。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,灸用以陈旧者为佳。点燃后,热持久而深入,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,一经停止施灸,便无遗留感觉,这是其他物质所不及的。因而,艾是灸法理想的原料。

二、保健灸的作用

保健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经脉、行气活血、培补先天、后天,和调阴阳,从而达到强身、防病、抗衰老的目的。

(一)温通经脉,行气活血

《素问·刺节真邪论》说:“脉中之血,凝而留止,弗之火调,弗能取之”。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,遇寒则凝的特点。灸法其性温热,可以温通经络,促进气血运行。

(二)培补元气,预防疾病

《扁鹊心书》指出:“夫人之真元,乃一身之主宰,真气壮则人强,真气虚则人病,真气脱则人死,保命之法,艾灸第一”。艾为辛温阳热之药,以火助之,两阳相得,可补阳壮阳,真元充足,则人体健壮,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故艾灸有培补元气,预防疾病之作用。

(三)健脾益胃,培补后天

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,《针灸资生经》指出:“凡饮食不思,心腹膨胀,面色萎黄,世谓之脾胃病者,宜灸中脘”在中脘穴施灸,可以温运脾阳,补中益气,常灸足三里,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,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,以濡养全身,亦可收到防病治病,抗衰防老的效果。

(四)升举阳气,密固肤表

《素问·经脉篇》云:“陷下则灸之”。气虚下陷,则皮毛不任风寒,清阳不得上举,因而卫阳不固,腠理疏松。常施灸法,可以升举阳气,密固肌表,抵御外邪,调和营卫,起到健身、防病治病的作用。

三、保健灸的方法

艾灸从形式上分,可分为艾炷灸、艾条灸、温针灸三种;从方法上分,又可分为直接灸、间接灸和悬灸三种。保健灸则多以艾条灸为常见,而直接灸、间接灸和悬灸均可采用。

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,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,使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,以感觉温热舒适,并能耐受为度。

艾灸时间可在3~5分钟,最长到10~15分钟为宜。一般说来,健身灸时间可略短;病后康复,施灸时间可略长。春、夏二季,施灸时间宜短,秋、冬宜长;四肢、胸部施灸时间宜短,腹、背部位宜长。老人、妇女、儿童施灸时间宜短,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。

施灸的时间,传统方法多以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计算。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椎形的用量单位,分大、中、小三种。如蚕豆大者为大炷,如黄豆大者为中炷,如麦粒大者为小炷。每燃烧一个艾炷为一壮。实际应用时,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。体质强音,宜用大炷;体弱者,宜用小炷。

四、保健灸常用穴位

一般说来,针刺保健的常用穴位,大都可以用于保健灸法。同时,也包括一些不宜针刺的穴位。兹举例如下:

1 足三里

常灸足三里,可健脾益胃,促进消化吸收,强壮身体,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。具防老及强身作用。灸法:用艾条、艾炷灸均可,时间可掌握在5~10分钟。

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.使灸疮延久不愈,可以强身益寿。“若要身体安,三里常不干”,即指这种灸法。

现代研究证明,灸足三里穴确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,并对肠胃、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影响。

2 神阙

位于当脐正中处。神阙为任脉之要穴,具有补阳益气,温肾健脾的作用。《扁鹊心书》指出:“依法熏蒸,则荣卫调和,安魂定魄,寒暑不侵,身体开健,其中有神妙也,……凡用此灸,百病顿除,益气延年”。灸法,灸七至十五壮,灸时用间接灸法,如:将盐填脐心上,置艾炷灸之,有益寿延年之功。

3 膏肓

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常灸膏肓穴,有强壮作用。灸法:艾条灸,15~30分钟。艾炷灸7~15壮。

4 中脘

位于脐上四寸处。为强壮要穴,具有健脾益胃,培补后天的作用。一般可灸七至十五壮。

5 涌泉

脚趾卷屈,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取穴。此穴有补肾壮阳,养心安神的作用。常灸此穴,可健身强心,有益寿延年之功效。一般可灸三至七壮。其他如针刺保健中所列曲池、三阴交、关元、气海等穴,均可施灸,具有强身保健功效。

第四节

保健推拿按摩

按摩古称“按蹻”,是我国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一。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,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,从而达到预防、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,叫做保健按摩。

由于保健按摩法简便易行,平稳可靠,所以受到养生家的重视,并将其作为益寿延年的方法,积累、整理、流传下来,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。

一、保健按摩的作用

保健按摩主要是通过对身体局部刺激,促进整体新陈代谢,从而调整人体各部分功能的协调统一,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,以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。达到舒筋活血,健身、防病之效果。

(一)疏通经络,行气活血

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说:“……经络不通,病生于不仁,治之以按摩”,《素问·调经论》也指出:“神不足者,视其虚络,按而致之”。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之作用。由于按摩大多是循经取穴,按摩刺激相应穴位。因而,可使气血循经络运行,防止气血滞留,达到疏通经络,畅达气血之目的。

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,促进血液、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,以协调各组织、器官间的功能,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。

(二)调和营卫,平衡阴阳

营卫气血周流,则可贯通表里内外,脏腑肌腠,使全身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。营卫相通,气血调和,机体皆得其养,则内外调和,阴平阳秘。明代养生家罗洪在《万寿仙书》中说:“按摩法能疏通毛窍,能运旋荣卫”。按摩就是依据中医理论原则,结合具体情况而分别运用不同手法,以柔软、轻和之力,循经络、按穴位,施术于人体,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,借以调和营卫气血,增强机体健康。

由于保健按摩可行气活血,通调营卫阴阳。所以,按摩后血液循环加快,皮肤浅层的毛细血管扩张,肌肉放松,关节灵活,除感到被按摩部分具有温暖舒适的感觉外,也给全身带来一种轻松、愉快、舒适与灵活感,使人精神振奋,消除疲劳,久久行之,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

二、保健按摩方法

保健按摩法多以自我按摩为主,简便易行,行之有效。较有代表性的保健按摩如:眼保健功、干沐浴法等,为大家所熟知,现介绍一些传统的保健按摩法,以述其大要。

(一)熨目

《诸病源候论》云: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,以熨目,三行,以指抑目。左右有神光,令目明,不病痛”。

具体做法:两手相摩擦,搓热后,将手掌放于两眼之上,这就是熨眼。如此反复熨眼三次。然后,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,稍停片刻。做烫目,宜在黎明时分。

功用:养睛明目,常做此法,可使眼睛明亮有神,而不生病痛。

(二)摩耳

具体做法:两手掌按压耳孔,再骤然放开,连续做十几次。然后,用双手拇指、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。再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30次,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。

功用:常做此法,可增强听力,清脑醒神。

(三)按双眉

具体做法:用双手拇指关节背侧按摩双眉,自眉头至眉廓,经攒竹、鱼腰、鱼尾、丝竹空等穴。做时可稍稍用力,自己感觉略有痠痛为度,可连续按摩5~10次。

功用:明目、醒神。

(四)摩腹

具体做法:用手掌面按在腹上,先以顺时针方向,再以逆时针方向,各摩腹20次。立、卧均可。饭后,临睡前均可进行。

功用:饭后摩腹,有助于消化吸收;临睡前摩腹,可健脾胃、助消化,并有安眠作用。

(五)捶背

捶背分自己锤打及他人捶打两种。

自己捶打:两腿开立,全身放松,双手半握拳,自然下垂。捶打时,先转腰,两拳随腰部的转动,前后交替叩击背部及小腹。左右转腰一次,可连续做30~50次。叩击部位,先下后上,再自上而下。

他人锤打:坐、卧均可。坐时,身体稍前倾;卧时,取俯卧位,两臂相抱,枕于头下。捶打者用双拳沿脊背上下轻轻锤打,用力大小以捶击身体,震而不痛为度。从上而下为一次,可连续打5~10次。

功用: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,按摩、捶打背部,可促进气血运行,和调五脏六腑,舒筋通络,益肾强腰。

(六)摩涌泉

具体做法: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涌泉穴;用右手按摩左足。按摩时,可反复摩搓3O~50次,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。此法适宜在临睡前或醒后进行。

功用:常摩涌泉穴,具有调肝、健脾、安眠、强身的作用